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數學》
小學數學一至六年級 12冊 彩色16開 江蘇教育出版社
教材特色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 數學》(一至六年級上、下冊)是依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和具體要求編寫的。教材重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為宗旨,突出數學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感悟和積累,突出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突出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供有利于師生互動的活動線索、突出基本數學原理和方法的同時,我們還特別關注以下四點,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
1.突出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對數學知識及其探索過程理性反思的結果,是數學活動最為本質的內核,也是編制教科書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數學思想方法以一定的數學知識為基礎,但又能促進數學知識的深化以及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我們十分重視教科書中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機滲透、不斷積累和逐步提升。一是以最基礎、最具適應性的數學思想統攝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數學思想的熏陶。二是通過應用所學知識發現、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系與綜合,不斷豐富對相關數學思想方法的體驗,積累對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三是從第二學段開始逐冊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單元,以解決實際問題為載體,以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為線索,引導學生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回顧與反思,適當提升對相關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進一步感受假設、轉化、試驗與調整等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促進數學素養的形成。
2.重視數學應用。我們十分重視教科書中數學應用的編排,適當改造過去應用題的教學,較為系統地安排數學應用問題的解決過程,注意不斷積累和提升數量關系。第一,聯系實際生活背景,引導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第二,通過不同的方式,呈現數學應用的典型實例,包括數學在家庭、校園、社會生活以及一些重要科技活動中的應用,進行實際調查,開展小制作、小實驗等,為學生的數學應用提供充分的機會。第三,為學生提供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解決數學應用問題的條件和機會。特別是,教科書對培養學生解決數學應用問題能力做了整體規劃,能直接應用四則運算意義解決的應用問題結合計算教學進行安排;不能直接應用四則運算意義解決的問題,則設置相應的例題,幫助學生將應用問題與運算意義建立聯系,加深對數量關系的理解。進入第二學段,結合“解決問題的策略”單元,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能根據實際問題的特點,靈活選用相應的策略,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注重有效地練習和整理反思。練習的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形式活潑多樣,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溝通知識間的聯系,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整理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增強自主意識,促進自主發展。我們十分重視教科書中采用活潑多樣的形式,圍繞重點組織有利于師生互動的活動,安排有層次有坡度的練習,以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還特別注意提高練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注意通過必要的思維訓練,既強化知識、形成技能,又利用數學知識與方法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還十分重視教科書中對所學單元內容的回顧與整理,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梳理所學內容,總結學習方法或體會;通過設計反思性問題,幫助學生反思學習過程,弄清問題實質,在反思的過程中深化和提高對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的認識,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4.發揮數學文化傳承的功能。教科書作為教學實施的重要課程資源,理所當然地承擔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我們十分重視教科書中數學文化傳承功能的發揮。第一,注意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或其他學科的聯系,以幫助學生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第二,合理設計數學活動展開的過程,以幫助學生感受人類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可能經歷的困惑、彷徨,培養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意志力。第三,有機地滲透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幫助學生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神奇魅力,提高提出和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為了更好地傳承數學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教科書自三年級(上冊)開始,開辟了“你知道嗎?”專欄,側重介紹數學的背景知識、數學人物或數學史實,或與生活聯系,或與其他學科聯系。體現數學在現代生活和其他學科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自主閱讀和思考的興趣,體會數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