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美術》
小學美術一至六年級 12冊 彩色16開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教材特色
1.將美術學習置于文化大背景中,拓展學生的人文視野。
本套課標教材較以往的教材更加關注美術課程學習中的人文內涵,為孩子們打開一扇扇展現祖國和世界燦爛美術文化的窗口,并使學生了解美術和大自然、美術和生活、美術和社會、美術與科技發展的關系,美術在創造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豐富的具有審美價值的圖像世界,來啟發學生的想像力,培養視覺思維的習慣和能力,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審美格調,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探究活動中,引發學生對美術和美術文化的持久興趣和積極關注。
2.重視開發綜合探究領域,引導學生主動研討和探索。
綜合探究學習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也是新世紀美術教材應該具有的特征,同時也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突破的“難點”。我社的課標美術教材在各冊分別設計編寫了美術綜合探究的內容。將美術學科和其他學科進行了有機聯系,將美術、音樂、語文、數學、自然、物理等學科的內容聯系了起來。
3.強調課題的創意性,開放性,答案的多元性,表現方式的可選擇性。
教材的課題,既有趣味,又有創意,學生個性容易得到發揮,心理容易獲得滿足,同時降低了教學難度。課題設計,關注到文化的多元性、教學的互動性,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性、探究性,以及學科知識的拓展,充分體現了“大美術”的含義。
4.注重教材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使學生體驗美術學習過程的樂趣。
教材常圍繞一個題材,從不同角度,不同思維方式切入,從觀察體驗到表達表現,從現實到想像,從平面到立體,將過去、現在、未來聯系起來呈多元素、跨時空的展現。這樣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全部感官參加學習,享受形象思維的快感,享受不同學習過程的樂趣。
5.教材內容的選擇貼近學生生活,關注學生的情感。
情感性是美術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美術是人類情感的溫床,是情感交流的場所,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教材為了學生情感得到不斷的升華,在內容的選擇上盡量貼近學生生活,將情感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
6.遵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關于“精選終身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要求。
教材結合各個年齡段學生的經驗和興趣,將感性和理性認識有機結合,力求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在恰當時機向學生介紹一些美術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些雙基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揭示了形成美的規律,表現、表達美的技巧。
本套教材在圖片的選擇和范畫的選擇更是體現了編寫者的精益求精的追求,力求把最精、最美、最先進、最具代表性的精品展示出來,提升了教材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