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特色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根據《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課程目標與內容要求,結合高中數學課程改革的實踐,為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努力打造教材編寫特色。
一、 在總體構思上,突出“大立意”“大情境”“大問題”
每章的引言給出本章的“大立意”“大情境”“大問題”。 “大立意”包括本章“為什么學”“ 學什么”“ 怎么學”,追求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語言表達世界?!按笄榫场睘槿驴偟那榫?,提出指向本章的“大問題”,意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開展數學活動,提升數學抽象、直觀想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數學建模、數據分析等核心素養。
二、在內容處理上,力圖做到“入口淺,寓意深”
“入口淺,寓意深”是一種指導思想,目的是讓學生在豐富的、現實的、與他們經驗緊密聯系的背景中建立數學理論,獲得數學理論后又能返回運用到他們的生活中。這種思想體現在教科書每一個環節的編寫上,而不僅僅是引入部分。章頭圖給出本章核心概念或原理的直觀形象;引言說明數學的來歷,提出本章的核心問題或研究方法;正文建立數學理論、給出運用、研究方法;本章回顧是由厚到薄的反思過程,對全章作概括、整理、提升。每一個環節“入口”緊密相連、循序漸進,“寓意”不斷加深。
三、在結構設計上,注重主題突出、整體貫通、互相聯系
教科書力求主題突出。對于必修課程的五個主題“預備知識”“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計”“數學建?;顒优c數學探究活動”,注意結合內容,突出相應的主題。對于選擇性必修課程的四個主題“函數”“幾何與代數”“ 概率與統計”“數學建?;顒优c數學探究活動”,在教材編寫時,除了突出結合內容的主題外,還注意和必修課程融合,突出“函數”“幾何與代數”“ 概率與統計”“數學建?;顒优c數學探究活動”的主題。
教科書在編寫時從整體出發,按背景問題、知識發展、思想方法、核心素養四個緯度,將全書—主題—章—節做整體設計(這里全書指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實現整體貫通。
為了盡可能建立不同的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系,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整體理解,教科書修訂時充分考慮聯系性。加強數學與“外部”的聯系,加強數學自身的聯系, 加強教科書各欄目之間的聯系。
四、教科書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教科書充分創造探究機會,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從情景到問題的提出、從問題到數學的建立、從數學到問題的解決等過程都需要進行探究才能完成。
在內容處理上,探究以不同形式、不同層次出現。正文、思考、旁白、探究、閱讀、探究性習題、應用與建模、問題與探究等,從小到大,從示范到案例,再到一般探究都作了整體設計。教科書編寫注重學生參與、探究的實效,在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建構數學、解決問題方面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只有通過自主探究、創造性運用知識、合作交流才能完成相關課題。這將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發生轉變,由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變為自主探究、注重過程、合作交流。
五、教科書為教師留有較為廣闊的空間,促進教師創造新的教學范式
教科書在編寫時充分考慮為教師留有較為廣闊的再創造空間,促進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新的教學范式。在編寫教科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探究活動、解決問題過程。在為學生留有探究空間的同時,教科書也為教師留有廣闊的空間,促進教師創造新的教學范式。大量的思考、探究、鏈接、閱讀等是難以用傳統教法完成的,習題中的閱讀、寫作、操作、調查等也只有學生自己完成。這就促使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數學教學為學生提供探究、合作的空間。同時,教科書提供的背景、問題示范,也激發教師要創造更多的適于本班學生學習特點的活動、內容。
六、教科書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需求,為所有學生發展提供幫助,為學生的不同發展提供較大的選擇空間
在編寫教科書時,主要從基礎性、興趣性、層次性三個方面考慮。整個教科書設計為:一個核心,多個層次,多種選擇。以基本教學要求為核心,通過這個載體,學生可以獲得全方位的發展。學生學好核心內容后,根據需要,有多種選擇。
教科書中的引言、正文、練習、習題中的“感受·理解”部分、閱讀與思考、本章回顧、本章測試、數學探究與數學建模等內容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它是教科書的核心,體現了高中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所有學生應當掌握的內容。編寫時,力圖使所有學生都能理解。
考慮廣大同學的不同需要,教科書提供了較大的選擇空間。主要是設計了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內容,包括思考、探究、鏈接、習題中的“思考·運用”“探究·拓展”以及單獨設置的活動“應用與建?!薄皢栴}與探究”等,以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在掌握基本內容之后,學生可自主選擇其中一些內容作思考與探究。
七、整體設計“數學探究”“數學建?!薄皵祵W文化”
對于“數學探究”“數學建?!薄皵祵W文化”的編寫,進行整體設計,使它們既成為貫通整套教材的三條“暗線”,又成為學生活動的三條“明線”。每個內容都從理念、策略、行動三個層面進行設計,由暗線到明線,以明線領暗線。
八、教科書注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教科書在編寫時注重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將信息技術運用于創設問題情境中,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讓學生主動探究、分析研究的工具,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發現、創造,同時也為學生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提供平臺,增強學生自覺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九、教科書嘗試引入學業質量標準評價,將教、學、評融合
關于例題、練習、習題、復習題、本章測試的編寫,努力按照現代學習理論、數學學科特點精選題目,提高練習、習題與前面的內容的匹配度,使教材中的例題、練習、習題、復習題、本章測試與課程標準的“學業質量標準”相對應,與課程標準的“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水平劃分”相對應。保證例題與正文的協調,例題具有示范性,使例題、思考、探究之間相互補充。每章例題、練習、習題三個層次、復習題三個層次,能選擇一些內部聯系緊密的“題串”。教科書強化整體設計,變式遞進,促進學生的素養提升,測試學生的學業發展狀況。